* 中國時報
* 【呂紹煒】

 DRAM大廠力晶提出請求政府紓困的要求,據說期望政府挹注大概近千億元。如果真的是這個數字,再思考政府「救員工」的主要目的,嗯,其實,如果政府非要砸千億救DRAM,建議政府應該讓力晶倒閉,然後直接發給力晶每名員工一千萬元,這可能才是更省錢且「更有效」的挽救方式。

 如果政府真的挹注力晶千億元,當然,力晶十幾年都做不到技術獨立自主、超越競爭對手,現在當然不可能因為拿到政府的錢,花個數月半載就做到。所以在整個市場狀況沒改善下,殺價競爭依舊,台灣廠仍仰賴母廠鼻息。政府投入的錢,大部分就是要耗在殺價賠錢上。

 假設力晶一年再賠個二百億元,換個角度看,這代表政府砸下的千億元,被力晶以流血補貼方式送出二百億元,給全世界使用其產品者。以去年國內幾家DRAM廠合計要虧損超過千億元看,政府拿千億元去救這個產業,顯然塞牙縫都不太夠,還不夠一年去賠。而賠出去就代表咱們納稅人貢獻錢財,流血補貼全球使用「MIT」 DRAM的消費者。

 仔細想想,是不是非常離譜?我們為何要出錢補貼那些素不相識、甚至國外的消費者?而幹這種鳥事,只是為政府說要「支持勞工」,讓DRAM廠不倒、讓勞工有事幹、有薪水拿。

 如果把算盤撥打一番,投入千億元,以力晶差不多五千名員工計,以平均年薪百萬元計,員工薪水一年最多拿走五十億元,但大部分利益卻被國內外消費者拿走。所以,如果要砸千億救力晶,還不如乾脆讓工廠倒閉、直接發給員工一人一千萬元,總計也才花五百億元哩,對員工而言,哦,那可能更實際。哈,哈,只是大股東無法藉政府之手解套罷了。

 至於說這個產業有啥戰略重要性之類的鳥話,就甭講了。發展廿年,一點技術自主都沒有,無論盈虧,每年都要貢獻給國外技術母廠數十億元;從慷慨的台灣資本市場募集數千億元,十多年下來,盈虧本抵,幾乎等於沒賺錢。這般表現,如何還能厚顏談其產業的戰略價值與重要性?

 而且,如果真的要搞個千億才救得了一家DRAM,不如拿這錢,直接去把國外的技術母廠買下,這些如美光等公司,現在市值還不到此數字哩。這不是一下子就掌握了技術根源?還用得著彎半天去談技術生根嗎?

 商場談判最忌諱者是先露底牌,不過,馬政府顯然有馬總統「高風亮節,光明磊落」之習性,啥事都被看光光。兩岸談判固然被譏為未上談判桌就底牌全掀,即使對DRAM產業的政策亦復如此。

 原本,DRAM廠已開始尋求自救之道,但政府急吼釋出要救產業的訊息後,大家紛紛轉向,改為「作文比賽」,看誰提出的「紓困計畫書」寫得較少,能騙得政府數百上千億。待得總統發聲說不救DRAM,不配當總統後,厚,業者更可以屁股頂得半天高、自在自得等著政府來救。馬政府真的很想做事,但,哎,有時又真是奇蠢如豬、不得其法。